人工智能AI和法律:机器人给你当律师会是什么样
机器人代替真人律师出庭的情景或许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仍属科幻,但同样无可否认的是AI在法律行业的应用日益普及。
跟许多行业相比,素以稳重为本的司法界采纳人工智能(AI)技术起步较晚、速度较慢,但具有自动更新、分析、“思考”、预测功能的AI法律软件正在成为业界主流。
不断推陈出新的法律专业AI软件日益成为各地律所常规工具,而不只是锦上添花。
越来越多律师事务所开始关注、实施“知识管理”战略,其核心是人工智能,其要素包括服务质量、效率、与客户分享专业知识,其影响触及律所运营模式。
- 你所未知的人工智能应用领域
- AI和媒体 编辑室里写新闻的机器
- 爱恨交织 人工智能“双刃剑出鞘”
- 人工智能AI的前世今生:神话、科幻和现实
研究助理
目前司法行业最普遍的AI应用是在资料检索、数据分析领域,除了神速、高效,包括文档自动处理,还有及时、准确等机器相对于人工的优势。
AI可以几分钟之内完成资料查阅、解读、确定与案情相关的结论和建议,从而为律所节省大量时间、人工,提高律师服务质量和价值。
伦敦一名刑法律师萨丽·霍布森(Sally Hobson)的故事很典型。接手了一桩案情复杂的谋杀案,需要查阅、分析的卷宗多达万余份。AI司法助手登场,迅速准确地完成了这部分工作,比人工操作提前4个星期,节省开支5万英镑。
她的AI助手叫Luminance,程序员叫埃利诺·威弗(Eleanor Weaver)。Luminance现在可以使用80种语言,“受雇”于全球55国300多个律所。
它的秘密在于搜索过程中运用的关键词汇关联能力和学习能力。
高级助理
AI助手正在逐渐接手比卷宗搜索和数据处理更高一级的工作,比如设计辩护方案、搜索可引用的司法先例,等等。
以色列一款司法辅助软件Litigate就具备这种功能,提供高级助理服务。
导入案件概要和诉求,Litigate可以很快检索出关键人物,找出他们之间的关联,列出重要事件时间表,某日某时发生了什么,并给出它的分析和解释。
它在帮助律师思考。
它有一个竞争对手叫ROSS,内核是IBM的AI技术“华生”;华生曾经在《大富豪》游戏竞赛中击败人类选手成为世界冠军。
ROSS本质上是一款法律研究工具,能识别理解自然语言,瞬时检索法律信息数据库,然后给出答案。
除此之外,它具有学习功能,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完善、提高,根据不同案例调整研究方式。
锦上添花的是ROSS会密切跟踪法律界的最新动态,比如法庭做出的重大判决、对律师办案可能有重大影响的事件,等等,让自己的能力不断更新、与时俱进。
- 人工智能来势汹汹 如何改变消费者购物行为
- 人类虚拟助手如何“学习”对付骚扰和言语辱骂
- 假如人工智能(AI)有灵魂:这意味着什么
咨询顾问
学习功能更强的AI法律助手还可以提供合理预测。
Premonition就是一款具有预测公共的AI软件,可以通过机器学习,在分析法庭判决先例文档的基础上,综合其他相关因素,就当前案例可能的判决结果做出预测。
办案律师可以依据这些预测做出更妥帖的决策,向客户提供更好的建议。
德勤会计事务所的法律部门就有一位这样的大力神助手,TAX-I。它的任务是搜索、分析以往类似的税务申诉案例资料,根据过往案例的最终裁决结果预测当前案例的结果。
德勤法律部说,TAX-I的预测准确率达70%。
法律“小白”的救星?
比专业司法服务软件更早面世的是为普通公众提供自助的AI软件。
AI可以充当你的咨询顾问,但有前提和局限:它无法就一宗具体事项为客户提供具体建议,但可以回答普通、简单的法律疑问。
一般人们把它称作chatbot(网聊软件)或智能app。对于法律“小白”(毫无了解的人)而言,它可以充当网上法律顾问、助攻。
DoNotPay是2015年面世的一款法律服务软件,它的开发者乔舒亚·布洛德(Joshua Browder)现居美国硅谷,它的主要功能是起草法律和其他商业信函。
比如吃了张违规泊车罚单,不服,可以让它帮你写信诉辩。你把问题告诉它,包括自己的论点、证据、想法,它会提示如何措辞、行文,哪些法律语汇适用。
这个网上法律助手还可以帮你起草其他商业信函,包括保险索赔、向公司或政府部门投诉、申请旅游签证、要求各类退款、退出健身俱乐部……
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,包括专业建议不够精准,但目前它有15万付费用户,申诉/索赔信函成功率据布罗德称达到80%。
机器人法官?
那么,机器人法官面世是否可期?
大部分人认为这一天还很遥远,但英格兰首席大法官理查德·萨斯坎德(Richard Susskind)教授认为,30多年前人们视为荒诞的AI法官现在已绝非科幻。
他目前担任一个人工智能咨询委员会的主席。
他说,最有可能的应用场景之一是案件积压极其严重的法庭,比如巴西全国有1亿多宗积压待审诉案,光靠人力根本无法消化。如果有一款AI法官辅助软件可以通过运算预测裁决结果,准确率达到95%或更高,那无疑为减少诉案积压提供了希望。
但是,机器终究无法完全取代人类,即便是最贴近人类智能的人工智能;不仅是在以主观能动性、创造力、人性和感性因素主导的领域,比如艺术、体育,即使是司法领域也一样。
伦敦里德·史密斯律师事务所负责“知识管理”业务的行政官(CKO)露西·狄伦(Lucy Dillon)总结说,法律服务于人,为人类解决人类社会的问题;法律提供答案永远不可能机械般非黑即白,始终会有人性化解读的内在因素。